集運市場從不缺少驚喜,分析師指出,10月美線現貨運價意外上漲,由於船公司實施GRI,預計漲勢將持續至11月。
Freightos分析師Judah Levine表示,亞洲至美西現貨運價已突破2000美元/FEU。 他指出,"隨著美線提前進入淡季,需求持續疲軟,但船公司通過加大消減運力,實施GRI政策,最終推高了亞洲至北美航線的運價。"預計11月運價預計將維持高位並接近9月水準。 他分析稱,"在亞歐和跨太平洋航線都處於需求淡季之際出現的運價攀升,令不少分析師對當前運價能否持續持懷疑態度,儘管如此,船公司仍計畫在11月實施新一輪GRI。" 具體而言,截至10月24日,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(SCFI)為1403.46點,較上期上漲7.1%。 其中,歐洲航線,運輸需求總體穩定,供求關係良好,推動市場運價繼續上行。10月24日,上海港出口至歐洲基本港市場運價(海運及海運附加費)為1246美元/TEU,較上期上漲8.8%。地中海航線,市場行情與歐洲航線保持同步,即期市場訂艙價格延續上行走勢。10月24日,上海港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場運價(海運及海運附加費)為1764美元/TEU,較上期上漲9.4%。 北美航線,供需基本面穩固,市場運價繼續上漲。10月24日,上海-美西運價上漲11.2%,至2153美元/FEU;上海-美東航線運價上漲6.3%,至3032美元/FEU。 與此同時,截至10月23日,Drewry世界集裝箱運價指數(WCI)環比上漲3%,達到1746美元/FEU。 Drewry指出,WCI在連續17周下跌後,連續第二周上漲。 其中,跨太平洋航線的現貨運價上漲。上海-洛杉磯周環比上漲4%至2290美元/FEU;上海-紐約上漲6%至3420美元/FEU。 Drewry預計,由於10月中旬實施的GRI,下周美線運價仍將略有上升。與此同時,船公司計畫在11月1日和11月15日實施新一輪GRI,以確保繼續推高運價。 亞歐航線現貨運價進一步上漲。上海-鹿特丹上漲4%至1736美元/FEU,上海-熱那亞上漲2%至1855美元/FEU。 Drewry預計下周亞歐航線運價將略有上漲,因為船公司在年度合同談判季之前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。為了遏制未來的運價下滑,船公司宣佈新FAK,自11月1日起生效。 地緣政治重塑貿易航線 傳統的觀點認為,特朗普2.0關稅標誌著"全球化"的終結。凱投宏觀首席經濟學家Neil Shearing認為,貿易並沒有消亡--而是正在轉型、分裂和重新佈局。 Neil Shearing認為,後疫情時代"全球化"不會完全逆轉,但原有模式已無法持續。全球供應鏈和貿易體系將更加注重區域化合作。 簡言之,對於航運和貿易來說,這種區別很重要。分裂或"碎片化"並不意味著貿易減少,而是不同。 正如經濟學中經常出現的情況一樣,現實比頭條新聞描述的要複雜得多,也更具韌性。事實上,全球集裝箱貿易仍接近歷史高點,港口仍很繁忙。